前路漫漫亦灿灿(抖音热门)已完结版
现代言情《前路漫漫亦灿灿》目前已经全面完结,抖音热门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爱吃番茄玉米的哈密瓜”创作的主要内容有:前路漫漫亦灿灿...
王朝的兴衰
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历史周期律了,先前说到中国为了分配问题解决了几千年,其结果均以百废待兴、还田于民开始,以民不聊生、群雄并起结束。这次要从财富的流动和人员的流动上去看一个完整的朝代。
在王朝初期,百废待兴,物资极度匮乏,此时对于生产群体来说,因为物资产出量少,所以在定价权方面有优势。假设一个农民产出剩余为十单位粮食,在粮食转换到货币的过程中,假设实际价值为一百个货币,因为产量少需求大,此时供小于求,所以商人会让利对粮食进行收集。经过社会的发展,物质会随着增加,历史一般对这个阶段的描述词是欣欣向荣,但是产量增加也会让供求关系发生转变,当供求平衡的时候,商业的转换率降低,此时商人为了生存,只有两个方法,要么增加商品转换率,要么增加单次利润。增加商品转换率在供求平衡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压价成了必然选择,压价的结果是生产群体收入减少,而生产群体为了应对这种收入减少,只能加大投入增加产量。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导致供求关系再一次变化,此时社会总物资增加,第一次分配份额减少,王朝来到平稳期。
有趣的是从初期到平稳期的两个群体会发生人员的快速流动,俗称阶级上升。在产量增加收取单价减少的情况下,一部分生产群体会自然的流向脱产群体,一直到再一次供需平衡,此时,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生产群体失去定价权。对于生产群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劳动得更多了,但是收入增加的很少。对于某些处于破产边缘的生产群体而言,此时要么变卖生产资料换取生存,要么寻求其他机会,现实是两个方法同时进行。这里发生了最重要的社会变化,生产资料的转移,很显然,这种生产资料的转移是从生产群体到脱产群体的转移。随着生产资料的逐步转移,绝大部分生产资料会汇聚到脱产群体手中,生产群体在失去定价权后又失去议价权,王朝迎来波动期。
进入波动期的王朝,因为绝大部分生产资料转移到脱产群体手中,生产群体将分成两个群体,一个群体维持自产自养,滑向破产边缘,另外一个群体沦为雇佣。沦为雇佣的生产群体此时产出跟收入不再有关系,而为了生存,这个群体会发生严重的内部竞争,且因为收入从产出关联变为时间关联,影响了劳动积极性,所以导致社会物资产出减少。物资产出的减少又一次影响供需平衡,物价上涨。但与之前生产群体掌握生产资料不同的是,物价上涨的结果是原本被雇佣的生产群体不得不花上更多的时间去获得生存的资源,一直到生产时间的极限,此时整个生产群体彻底被生存绑架。物资产出的减少和物价的上涨,让脱产群体开始内部竞争,此时需求市场转变为可交易市场。什么意思呢,假设原本每个人需要五十单位的粮食和五十单位的生活物资,但是因为选择优先级的关系,现持有货币换不到同等的物资,为了生存只能减少生活物资的购买,生活物资的需求市场被迫减小,生活物资又是生存结构的必要物品,所以为了使得生活达到平衡,进一步影响食物的支出,直到两者达到生存平衡的极限。整个生产群体失去消费力,处于破产边缘,需求市场转变为可交易市场。此时,任何的不可控风险都能成为压垮一个处于破产边缘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那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当需求市场转变为可交易市场后,王朝迎来剧烈的波动期,脱产群体内部开始剧烈的竞争。再循环一次上述过程,生产资料转移到权贵手中,绝大部分人失去生产资料,活在破产边缘。但此时也只是剧烈的波动期,真正的衰败期是绝大部分失去生产资料的人沦为权贵的附庸之后,失去消费力,导致需求减少。需求减少必然导致生产减少,生产减少又导致第二次分配减少,此时权力内部对资源剧烈争夺,直至群雄并起,迎来新的轮回。
资本主义带来了新的变化,将这个过程从一个国家带向了全世界,所以比起军事殖民,经济殖民显得更为隐晦和持久。但是,这种循环在资本世界中是不成立的。第一,货币突破金属的限制无法回归均值状态,只会缓慢且坚定的持续上涨;第二,货币不统一,造成各个币种之间的价值出现利差,第三,无法收缴全世界的武装;第四,将一个国家带入债务危机,从而破产;第五,破产的国家会进入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支线暂时崩盘,反作用于资本主体;第六,重新稳定的国家货币会重新对标资本主体的货币,资本主体完成对整个国家的洗劫。
数字游戏
资本的核心工具是金融。提到金融普遍想到的应该就是股票,而说起股票就不得不提郁金香泡沫的故事。
在十七世纪初期,郁金香入欧,因其独特的美丽和稀有性,又因为其培育时间长花期短的特质,成为当时欧洲贵妇争相求购的对象,一时之间供不应求,价格迅速上涨。而数量稀少、培育时间长、需求量大三个特质让投机客看到了炒作的机会。同时,郁金香从业者成立了一个行业协会,规定所有交易必须经过协会,且每次交易都要给协会一笔佣金。世界就是这么离谱,一群卖花的人成立了协会,还要收取佣金。也正是这个协会让投机客抓住了机会,于是有人开始炒作郁金香,使其价格飙升。又因为数量稀少的原因,卖光后还有大量的人求购,所以有人开始卖后一年的郁金香。由于后一年的郁金香还没成熟,所以双方签订契约,约定按照某个价格预定了后一年的交易。到此处,交易都还处于一个正常的交易范畴。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交易逐渐偏离原有的航线,人们开始交易契约,当契约成为交易标的后依然会遵循供求关系,所以契约的价格不断上涨。待到第二年临近郁金香交货的时候,契约的价格已经高到离谱的程度,此时郁金香的实际价格和契约的交易价格出现了不对等,形成了经济泡沫,手持契约的人为了不让契约砸自己手上开始抛售契约,让契约的价格崩盘,从而导致无数人破产。
在郁金香泡沫的故事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用郁金香和契约进行两次标定,完成了一个名为郁金香交易的故事,在故事里面可以看到商业本身是一场数字的游戏。现假设郁金香本身当前价值为十货币,由于价格会随市场波动,所以无法预知后一年郁金香的价格,又由于当前供不应求,所以人们惯性思维认为明年也会供不应求,在此前提下,交易双方约定假如后一年交易价格为十五货币。此时,郁金香价值为十货币,当前价格为十货币,契约价值为十五货币,预计价格为十五货币,郁金香后一年价格未知。郁金香价值和契约价值出现差距,但是契约的价格锚定的是后一年的郁金香价格,若后一年郁金香价格依然为十货币,则契约的交易价格和价值之间出现不对等。而这种价值和价格之间的不对等在资本主义的市场中处处可见,又因为契约的再一次交易,使得契约的交易价格和其本身的价值锚定出现差距,由于供求关系,价格会回归价值,这种价格回归价值的变化是资本主义带给世界最隐蔽的变化。
现假设在连续的两年之间,供求关系不变,假设年产量为十单位粮食,年需求量也为十单位粮食,则两年的粮食价值不变。现在以货币对第一年粮食的价值进行锚定,假设每单位价值一货币,则总价值为十货币。另假设第二年契约价格为每单位两货币,则第二年契约的交易价格为二十货币,但是因为食粮的价值不变,所以第二年契约的实际价值为十货币,此时价格为二十货币。所以当价格回归价值的时候,第二年的二十货币价值等同于第一年的十货币价值,此时第二年的货币价值贬值为第一年的一半。现引入购买力的概念作为解释,假设第一年十货币的购买力为十单位粮食,第二年的二十货币购买力为十单位粮食,数学换算则第二年的十单位货币购买力为五单位粮食。货币本身的数字在前一年和后一年是不会变的,则第二年能购买的粮食减半。这种价格回归价值的过程导致的货币购买力变化叫做货币贬值,当契约加入交易后,因为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变化使得市场流通货币进一步增加,导致货币再一次贬值。此时要注意一点,资本主义的货币为纸币,纸币的数量挣脱了金属带来的限制,所以纸币无法做到价值回归,则只能持续的让价值回归到价格,即纸币持续贬值。
此时回看整个失去生产资料的群体,就会发现工资成了一件很微妙的事。假设某人收入结构仅为工资,且年收入为一万货币,则同等的年收入,第二年的购买力比第一年减半。在工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的情况下,供需关系成为模糊的认知,假设连续两年的供需关系不变,则价值应该是不变的,但是同等情况下一万货币第二年的购买力比第一年的购买力减少。资本主义通过货币的贬值持续的、隐蔽的偷走了部分依靠工资生存的群体的劳动价值,这里偷走的价值是我理解的资本论描述的对劳动人民剩余劳动价值的剥削。与商业不同的是,货币贬值带来的是对个体正常分配后的再分配,而商业是在财富转移过程中对劳动价值的再分配。当然,从物质的角度理解这个过程,叫做通货膨胀。同时,也可以知道,世界的运行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游戏,而游戏的规则叫做低吸高抛,人民是最后的买家,也是筹码。
银行的故事
如果还能记得前面讲的分配实际是对物资的分配,那么就能发现金融不参与物资的生产,但是金融通过对货币的转移参与了物资的转移。在物资的转移过程中会必然产生消耗,这种消耗不论是以从业人员工资的形式还是奖励的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产生的消耗,对原本需要税收进行的第二次分配都是进行了分配权的分割。此时,资本超脱原有的商业,完成从触碰分配权到分割分配权到转变。也正是对分配权的分割,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领导地位。那么金融是怎么改变世界的呢,要知道金融是一个概念工具,与税收一样,需要一个具体的执行主体,而对金融进行执行的主体叫做银行。
银行的前身在中国叫做钱庄,至于更早时期的不用管。钱庄最初便是商人为了方便交易而演变出来的,是隶属于商业组织的,同样在西方最初也是属于商业群体。商业的本性是需要盈利的,所以下面来看看银行的故事。
银行最初的成立是因为在以金属货币为交易的活动中,大批量的金属货币交易带来的不方便,使得大商人群体成立了一个进行金属货币存储和转换的场所。举例说明,假设某个商人有一百金属货币,在商人转移货物的过程中,需要从甲地转到乙地,另假设从甲地转到乙地的货物为粮食,收购价为十货币每单位,则有十单位粮食需要转移。在粮食的转移过程中,因为商人参与了劳动,且转移会对粮食进行消耗,所以假设粮食到达乙地价值变为十五货币,该商人在乙地将粮食转换为货币后,假设不计算消耗部分,则得到一百五的金属货币。在该商人从乙地回到甲地的时候,显然不能空着手回,理想的情况是将一百五的金属货币再次转换成商品带回甲地,但是因为甲地的市场原因,如果带回的货物供大于求,则剩余部分砸在该商人手上,同时,甲地的利润减小。这显然不符合商人的利益,所以实际情况是,带回小于或等于甲地需求的物资,这里产生了金属货币的剩余,需要随着商品一起带回甲地 。在货和钱同时回去的情况下,很明显风险很大,且金属货币的转移增加了转移的成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成立了钱庄。
钱庄是商人成立的,显然不可能是公益组织,商人是要盈利的,且钱庄需要人维护,也会产生消耗。所以钱庄的第一个规则便是,想要在钱庄存金属货币,需要收取一部分金属货币作为存在钱庄的条件。此时货币脱离了传统的以货品为交易标的交易活动,产生了一个直接以货币为标的的交易活动,但是这时候的钱庄还只为商人服务。
在钱庄收取到足够多的金属货币后,迎来了一个变化,拥有钱庄的商人或者商人群体发现,可以将放在钱庄里的钱拿出来再进行交易活动,只需要保留部分以便于商人进行金属货币和钱庄的契约之间的交换,这个保留的部分现代叫做准备金。此时市场流通的货币发生变化,假设原有市场货品有一百单位,其价值为一百单位,则市场流通的货币总量为一百个,在商人将货币存入钱庄后,商人得到的钱庄的契约可以在商人群体中自由交换,所以契约在行使存入钱庄的货币的功能,即现在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加上流通的契约等于原有的一百个货币。当钱庄里存入的货币被进行再交易活动后,假设流入市场五十个货币,则现在市场的情况是,货品价值为一百个货币,流通的货币为原剩余流通货币加上契约加上现流入市场货币,总共价值为一百五十货币。此时对于货币来讲,市场的货币供大于求,所以在回归价值的时候,一百五货币实际上等同于一百单位粮食的价值,造成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必然造成商品价格上涨,此时通过金属货币的再流入对所有商品需求方造成了一次价值再分配,这种凭空出现的分配转移让钱庄出现了第二个变化。
在大商人群体看到能通过改变货币的流通量凭空的对生产价值进行一次再分配后,进行原有的商品买卖变得不再快捷,直接进行货币和货币契约之间的交易变成了另外一种分配的方式,且更为快速隐蔽。此时为了获得更多的操作筹码,钱庄对商人群体外的群体开放,以利率的方式对商人外的群体进行货币吸取。在普通人加入这场分配的游戏后,钱庄的性质变了,开始向现代银行转变,但并不是现代银行,此时钱庄属于商人群体,所以是要以盈利为目的的。而普通人存入钱庄的货币在数字上是需要增值的,所以在这次分配的转移中,对所有社会成员的实际分配份额进行一次分配,而分配所得的群体为钱庄所有者和普通储户。要记得商人存入钱庄是需要交储存金的,所以在这里产生了不同。商人将金属货币存入钱庄需要交部分钱,而普通储户将金属货币存入钱庄能够得到部分钱。这与商人的趋利性显然不符合,所以迎来第三个变化。
存入钱庄的商人开始加入这场分配游戏,其分配方式是贷款,即向钱庄申请部分资金以获得更多的操作筹码,进一步加大了货币的贬值。但是,贷款是需要还的,所以这部分商人不得不赚取更多的利润,就对生产的群体和商品需求群体进行了再一次剥削。大商人通过钱庄对货币进行贬值,达到了对生产剩余的再分配,商人通过贷款,对所有商品买方又进一次分配剩余再分配。此时,除开税收的第二次分配外,货币贬值也进行了第二次分配,将原本应该税收产生的分配进行了分割。当国家发现这种分配权被分割后,开始对钱庄进行纳入,形成了现代银行的前身。即权力在通过税收的第二次分配后得到了第二个分配工具——货币贬值,同时,因为路径依赖的原因,回收的银行继承了所有原有的特性。这里就能看到货币除了分配工具外的第二个性质,统治工具。发展到这里,权力通过税收和货币贬值对物资进行二次分配。
要牢记实际需要分配的是物资,不是货币,货币只是一个工具。所以真正需要分配的是物资,不是货币。在金属货币演变为纸币后,迎来了真正的资本主义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资本对人的异化
一个国家靠税收完成二次分配,但这个世界有一百九十多个国家,这种靠税收进行分配的方式,显然不适合这个进入全面交流的世界,且税收只能在本国进行二次分配。对于一个商业全球化的世界来说,靠税收已经不再能应对现在的复杂情况,但是商业对分配权的分割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一次,货币贬值开始绑架税收。在原本的以国家为单位的经济体中,货币贬值带来的影响还能通过权力主体得到解决,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后,货币贬值已经凌驾于税收之上,所以这一次,加入全球化的所有国家,都不能单独解决货币贬值的问题,只能跟随货币贬值的脚步,资本通过对所有全球化国家的绑架完成对世界的统治。
在传统的商业中,其主要的交易活动形式是以货物和货币的转化为目的。但是在货币贬值成为必然后,是以财富的转移为主要交易活动,即彻底的分配游戏。所以这一次,不只是合作成为隐藏目的,生产也成为了隐藏目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知道这个世界到底在合作中生产了多少物资。所以在国家与国家的竞争中,对分配份额的竞争成为了世界的主旋律,但这种分配份额分配的是货币,不是直接物资,所以以物质为观察对象显然不再能看清楚分配的问题,所以这一次将个人时间作为观察对象。
不论是在生产群体的生产活动中,还是在脱产群体的社会活动中,其必然需要花费时间,所以在全球化的合作中,个人时间有了价格。假设一个农民生产一单位食物需要投入一单位时间,其产生的价值为一单位货币,则一个农民的一单位生产时间价值为一货币,再假设一个脱产群体在一单位时间内能创造的社会价值为一分配份额,且一分配份额为一单位货币,则一个脱产群体的一单位分配时间价值一货币。现在无论是生产群体还是脱产群体,一单位时间价值均为一货币,此时,货币的锚定从货物转变为时间,这种货币锚定的转变让单位时间有了价值。在原本的货币锚定中,因为是对货物的锚定,所以在生产群体中能够做到自产自养,但是工业革命让人的工作变得更加原子化,即工业革命对完整技术进行分割。即便个人能掌握较为简单的完整的技术,但是较难的技术个人再也无法掌握,对完整的技术的掌握从个人变成组织。此时对于工业群体来讲,技术被分割,个人工作变得更加原子化,同时,对机器的应用让产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加,产量大增必然导致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产量大增给商业带来的结果就是单个物品利润减少,此时单个的工业从业者除非进行特殊的工业制造,靠单人完全无法在分配中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源,所以工人开始以出卖时间的方式,进入到第二次分配关系中。
假设一个原本生产群体的个体,在原本的第一次分配关系中能够获得的分配份额为一百货币,再假设一个原本脱产群体的个体,在原本的第二次分配关系中能够获得的分配份额也为一百货币。因为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的方式是不同的,所以即便分配到的份额也相同,原来的分配也无法让生产群体和脱产群体产生明确的联系,即生产群体无法理解脱产群体分配的份额组成。但是在工人加入脱产群体的分配方式后,在时间的量化上产生了足够明确的联系,因为此时的工人群体也按照第二次分配方式进行。与传统的雇佣不同的是,传统的雇佣分配的是商人分配后的再分配,即传统的雇佣完全的依赖商人的分配,而现在的雇佣,因为资本分割分配权的原因,使得工人群体能直接的感受到第二次分配。有了参照后,工人群体的工资开始绑架原本参与第二次分配的脱产群体的工资,使得原本的脱产群体的时间开始真正的量化。所以脱产群体将原本应该以第二次分配方式进行分配的份额以社会福利和奖赏的形式进行了第三次分配,但是第三次分配光部分脱产群体内部分配是不能成立的,社会不允许,所以第三次分配开始辐射全体社会成员。至于生产群体的第三次分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此,资本通过对时间的锚定完成对工人群体的物化,而这种物化将影响到所有单靠工资生存的人。其结果是不再限于对物质产出的量化,对个人时间、对性资源、对身体器官、对个人社会关系等等都产生足够的影响,一切都将变得可以买卖。当然,这些本来就存在交换价值,但是,真正的问题是,当核废水对淡水资源进行污染后,饮用水也将变得可以被量化,当工业废气对空气进行污染后,空气也将变得可以被量化。到最后,一切东西都可以被量化,一切东西都可以被交换,那真的是连呼吸都不得不交钱的地步。
银行的四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