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大明:开局牢中坐,朱元璋求我出山》目前已经全面完结,韩度韩德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阳光下写字”创作的主要内容有:一睁眼,他成了大明的阶下囚,而这一切原由是因为那个说错话的父亲,真是开局坑儿子,活的长久啊!或许是天不亡他,一封血书竟被从牢中带到皇帝面前,因此他也欠下大人情。为了活命,为了在大明之下混下去,他不得不谋取官名,获取皇上信任!多年后,朱元璋看着奏折,虚心求问:“爱卿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但是这也太过匪夷所思了,他陪同了韩度一路,韩度从东城门出来,便一路来到那些荒山。但是韩度也没有在荒山停留多久啊,如果说就这么点时间,韩度便确定了山下面有石炭,那这也太多不可思议了一点。
不过没关系,既然韩大人让匠人们去挖,等他们挖出来不就知道结果了吗?
几天之后,几辆马车拉着满满的煤炭驶进了钞纸局。
韩度立刻安排匠人用煤炭,开始烧制石灰。
看着石灰窑里面燃烧起的湛蓝火焰,韩度露出了微笑。这些煤炭的质量,比他预料的还要好,是最上等的无烟煤。
就和轻质石油是石油里面的王者一样,上等的无烟煤同样也是煤炭里面的王者。
煤炭可是号称工业的粮食。没有煤炭的工业,只能够活活饿死。
应天府下句容县发现石炭的消息不胫而走,像是一股飓风一般,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这个时候的人们,其实早就在将石炭当做是一种燃料用来烧了。
西汉至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一定规模的煤井和相应的采煤技术,煤的用途,不仅用作生产燃料,而且还用于冶铁;不仅能够利用原煤,而且还把粉煤进行成型加工成煤饼,从而提高了煤炭的使用价值。
元代的时候,煤炭开发更为普遍,用途更加广泛,冶金、陶瓷等行业均以煤作燃料,煤炭成了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地位日益重要,人们对煤的认识更加深化。甚至,连煤炭的炼焦技术已臻成熟。
元代便有人们用煤炭当做燃料,而比木柴便宜数倍的记录。
但是在京城为什么没有见到丝毫煤炭呢?
京城之所以不见石炭的踪迹的原因,主要就是原本周边并没有发现过石炭。
石炭的开采和使用,多是在西北等地,而那些地方人烟本就稀少,对石炭的开发利用也一直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
相反,虽然京城人口稠密,每天对燃料的需求极大,但是因为周边没有发现过石炭,想要用石炭便只有千里迢迢的从西北运过来。
这个时候的陆路运输,只能让人泪目。就算是把石炭运到了京城,恐怕这个时候石炭的成本也会飞涨到远高于木柴的地步,根本就不现实,也不会有人去做这么傻X的事情。
发现石炭的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样在京城传开。
百姓或许有人还在将信将疑,但是周县令却是派人亲自去查看过的。
据后来的小道消息传说,听说周县令在从属下的口中得知,发现石炭的地方,就是在韩度从他手里购买的一座荒山里面的时候,气的他将最心爱的茶杯都砸了,打骂韩度无耻小人、贪婪无度。然后像火烧眉毛一样,赶紧去给朝廷写自辨的奏折。
对于京城内围绕石炭掀起的一波又一波风雨,韩度充耳不闻,整天泡在钞纸局里面,按部就班的烧制着石灰,以及他的最终目标,烧制水泥。
韩度这里四平八稳,但是有人却在大发雷霆。
应天府发现石炭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老朱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之后,便派出人去查探,结果是让老朱又喜又气。
喜的是,确实是有石炭,而且看样子储量还不少。
老朱是个从最底层爬起来的帝王,深深的知道百姓每年在木柴上面的开销会有多大。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看清楚,柴是排在第一位的,甚至还排在米的前面。
老朱作为一个处处为民着想的帝王,自然知道石炭对于百姓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但是让老朱生气的是,这处石炭不是官府的,而是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