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小农,我和媳妇一起穿来了!(司马濯呼延厉)免费阅读

无删减版本的军事历史《绝世小农,我和媳妇一起穿来了!》,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的读者们关注,故事的原创作者叫做最后一颗麦穗,非常的具有实力,主角司马濯呼延厉。简要概述:本该是企业继承人,却被暗杀穿越到了古代,没想到新婚妻子也经历了同样遭遇。刚醒来就知道自己只是个吃不饱饭的佃户,本想着赚些银子过得舒服些,却没料到妻子却穿到了有钱人家,老丈人肯定看不上自己啊!要想追回妻子,困难重重,却难不倒咱有科技和金手指呀!一下子没把握住,风头出大了,公主要招他为驸马,齐国指名道姓要和亲,北辽想要他的命,南庆想要他的钱……和自家老婆过个舒心小日子,有这么难吗?...

点击阅读全文

“好了,别敢不敢的了,还有什么是你和呼延厉不敢的!”成帝瞪了司马濯一眼,随即口气温和下来,“着李攸派人前去和各地粮商洽商吧,若有不配合的,杀鸡儆猴也不是不可以。”
“臣遵旨!”司马濯退下,成帝看着他蹒跚的步伐,不禁叹了口气,这帮老臣终究是老了。
想想自己已经在位十六年了,庙堂上竟然没有什么新鲜血液,就连御史台的言官都鲜少找事了,想必是那上官清也老了吧……
……
这一次王森三个时辰就回来了,王小石的吉他也初步成型了。
用炭火慢慢烘烤薄板,煨成想要的形状,当然,不可能那么精细了。
然后,用崔木匠特质的树胶粘合,做成音箱,琴头和音箱连接是榫卯结构的,品位的品丝崔木匠将碎银子拉成银丝给镶嵌上去了,只是那装琴弦的把手和岳山处略丑,像二胡……
刷了一遍树漆,那四不像的吉他就在屋里晾着,好在树漆没有那股子化工味。
“崔大叔,您之前是不是给人做过古琴?”
“倒是做过一两把。”
好吧,实锤了!
“给,就这玩意,八百文!”王森心疼的不行。
王小石接过来一看,顿时乐了,这琴弦虽说做工比较起现代工艺略显粗糙,但也不错了,蚕丝与不知道什么物质缠绕编制而成,昨晚在颜楼自己试弹过,应该还可以。
不过,最终定论,还得等两天之后,树漆彻底干了,才能知晓效果好不好。
“秀儿,去喊你妈过来,把暖房里的蒜黄都剪了,晚上咱们吃蒜黄肉片。”王小石累的够呛,拍了拍身上的土,径直回屋了,这蒜苗最多再种一茬子今年就算完事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不论是这蒜黄还是笋片,马上估计就有人跟风效仿了,毕竟,谁看见银子不眼红?
钱啊,读书也要钱,一张普通宣纸都得十几文,笔墨更是贵的离谱,要参加科考,首先得把这一笔烂字练好吧,要不然阅卷的都不知道你写的是啥!
算了,先剥蒜吧……
王小凤炒肉,张秀叫了村里几个孩子一起剥蒜,王小石见自己插不上手,便找了根树枝在地上练起字来,幸好怎么抓毛笔自己还记得……
两百斤大蒜,自己肯定是种不完的,找十来户家里有条件种植,又比较穷的人家先扶持一下,毕竟自己不是扶贫办的,而且,自己也是穷的叮当响,穷则独善其身,富则……
算了,等自己富有了再说吧,具体是达济天下还是三妻四妾,再说,再说……
果然不出王小石所料,还没等到除夕,郦水县周边的饥民就陆陆续续往郦水县城涌来了,郦水县令董阳顿时就头大了,官仓里粮草也不多了,北境打仗的时候,官家最终还是动了库粮,毕竟不管多少,都得给老百姓留一些了。
朝廷颁布的赈济令,粥水中必须能立住筷子,可现如今,粥里能看到米,都不能称之为水了!
赈灾用的帐篷已经从仓库里都拿出来了,木柴也堆了不少,都是附近村的民众见灾民们可怜,自发组织从山上伐来的,灾民们在此避避风雪,取取暖,倒也冻不死了。
董县令急书奏折给宁江府巡抚季中檀,季中檀看到奏书,匆匆又叫手下将奏折送往江北道道台那里,自己赶紧起身往郦水县去了,若是饥民闹事,他这个巡抚也就坐到头了。
与此同时,李攸也着户部全体兵马奔赴各地,与十三道道台们共同与粮商谈判了。
本来,这些粮商都想趁着这个机会,发一笔国难财呢,却不料庙堂里逼着他们降那粮价,个个犹如三九寒天被泼了一盆冰水,从外到内凉到骨子里了。
但是,庙堂的命令,他们不敢不听呀,本来朝廷就重农轻商,商人就是再有钱,社会地位也是极低的。
江北道郑家家主郑弘也接到了道台章程和的帖子,说的很清楚,要求粗粮不得超过五百文钱一石,也就是不超过五文钱,糙米不超过一千文一石,粳米、油粘米不超过一千五百文一石。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