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言情《穿成高衙内,我只想享受人生》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轻弹染血”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高衙内林冲,小说中具体讲述了:一朝魂穿大宋,我竟然成了那个“花花太岁”高衙内!面对要不要逼走林冲的抉择,我只犹豫了两秒,毕竟林娘子那颜值,谁能不心动?宋江带着梁山好汉们打家劫舍,岳飞领历史英雄保家卫国,我却只想做个吃瓜群众,围观他们的风起云涌。不爱江山只爱美人的我,在北宋末年,享尽齐人之福。但金兵南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还能继续淡定下去吗?...
高世德接过腰牌,巴掌大的牌子是铜铸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上面写着殿帅府,中间是一个大大的高字。
他是真的想学点拳脚功夫来应对突发状况。当官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有高俅这么粗的大腿完全够用了。
高俅放下瓷碗,“粥煮的不错。”高世德忙上去给他捏肩,狗腿的模样溢于言表。高俅索性闭上眼睛躺在座椅靠背享受起来。
高世德看到折子上写的内容是关于金辽战事的,随口问道:“现在金国和辽国打的如何了?”
“协议期,都是一些小战事。”
早在十年前童贯曾代表大宋出使辽国,辽国仗着军师实力强于大宋,他们的官员自然敢对宋使者嘲讽奚落,更何况是一个太监身份的使者,童贯当时受了不少气。他在回国时遇到一个被排挤的辽国官员,名马植,马植说他有灭辽良策。童贯心中对辽国正有火气,于是就将他带回国了,马植归宋后赐赵姓,改名赵良嗣。
辽国已经建国两百多年,朝堂早已腐朽,土地兼并使贫富差距加剧,很多百姓无地可种。权力分散朝廷决策效率大大降低。卖官鬻爵使官场乌烟瘴气。征发民力和过度征税让贫苦地区百姓苦不堪言。政治腐败使整个社会处于不稳定状态,各地起义不断。
赵良嗣在朝堂列举以上种种辽国进入末代危机的特征,首次提出联合女真部落灭辽的建议。殊不知宋朝也建国近两百年,就弊政来说和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当时的女真族实力还很弱小,宋朝廷看不上,这个计划就搁置了,直到五年前女真打了两场大胜仗才真正崛起,他们开始慢慢蚕食辽国领土。朝廷联合女真灭辽的计划再次提上日程,十年前马植就已经看出一些端倪,眼光是相当独到。
“义父,金国不能小觑。”
高俅轻“嗯”了一声,“我们大宋一直对金国有经济援助,所以也能探听到一些消息。”
“我们给金国钱?”
“对呀!让他们互相攻伐,我们坐山观虎斗岂不善哉?”
高世德知道辽国必亡,接下来是北宋,只是具体时间他一时也记不准,总之辽国被灭后他就南下肯定不晚,“这样啊,那您给我讲讲两国情况呗。”
高俅给他做起了科普,“金国所属的女真部落,之前只是辽国东部边陲的一个自治区,辽国也一直提防打压这个部族,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把女真分化成南北女真,南女真归附辽国入了辽籍,称为熟女真,北女真依然奉行部族自治,称为生女真,生女真附近不但有宁江州监视,黄龙府内还有大量驻兵防范。”
高世德只知道一个大概走向,至于具体时间和战役他哪还记得。他只是仔细的听着。
“金与辽第一次大战是在政和五年初(1115年)的达鲁古城,女真起事后,接连攻破宁江州和黄龙府,辽国也迅速组织二十七万大军平叛,反被三千女真人杀的溃败。嗤!”
高世德听了也是一惊,“啥?三千灭二十七万!”
“是不是难以置信?”
高世德点头,“真的只有三千人?”
这战绩恐怕任何人都不敢相信,不过女真那边传出来的战报就是这样说的,高俅明显也不信,这消息听起来确实太匪夷所思了。
据高俅所知,女真的自治区域内有十万户百姓,大概有四十至五十万的人口,如果按大宋四十比一的民兵比例,仅能抽调出一万多人,加上各地需要巡防,那能迎敌的兵马确实不多。
所以高俅觉得女真抽调兵员肯定不是四十比一,他曾大胆猜测一个比例,‘十抽一’,女真组建四万大军,有三万人前去应战而非三千,可即便三万对阵二十七万战而胜之,也有些夸张,高俅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其中关键,索性也不想了。
“辽国不可能只有二十七万大军,其他人呢?这还不赶紧出兵镇压。”
“辽军第一次失利后,在年底辽主组织七十万大军御驾亲征。”
高世德道:“辽国皇帝倒是有魄力,只是七十万大军都灭不了女真?认真的吗?”
辽国动用这么多大军,不光要消耗大量钱粮,还会导致国内各州府治安动荡,边境危机等等,确实需要很大的魄力。
高俅扭了扭身子继续道:“或许是女真命不该绝,辽主在外御驾亲征,他们上京有大臣发动政变,想拥立淳王上位,辽主不得不返回辽都,辽大军人心惶惶,女真趁机追击掩杀,又一次将辽国杀的大败。”
“这样也行!?那这次女真出动了多少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