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城(陈学扬俞思益)完整版小说阅读_鮀城全文免费阅读(陈学扬俞思益)
《鮀城》是作者“用户21775060”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军事历史,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陈学扬俞思益,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以“广州十三行”统称。乾隆年间,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这直接促使广州十三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所谓的...
《鮀城》在线试读
第一章妈屿岛上潮海关,汕头开埠口岸兴
(二)
陈学扬的父亲是“广州十三行”的一个大行商。17世纪后期,外国商人来广州从事贸易日益增多,清政府于1686年在广州招募了13家较有实力的行商,指定他们与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以“广州十三行”统称。乾隆年间,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这直接促使广州十三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所谓的“十三行”,实际只是一个统称,并非只有13家,多时达几十家,少时则只有4家。由于享有垄断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凡是外商购买茶叶、丝绸等国货或销售洋货进入内地,都必须经过这一特殊的组织,广东十三行逐渐成为与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并立的行商集团。
陈学扬的父亲经营洋货行,大发其财,妻妾成群,人丁兴旺。陈学扬的生母是他父亲在六十多岁时从妓馆赎买出来的侍妾。陈学扬十岁时,他的父亲去世,家道中落,而且大哥把家财紧紧握在手中。因父亲在世时对陈学扬母子的宠爱,而使他们招致家人的嫉妒乃至仇恨,大娘几次要把陈学扬的生母赶出家门,生母因舍不得儿子而苦苦哀求,并以繁重的劳作来换取母子的一日三餐。陈学扬与大哥的孙子同龄,但他这个“叔公”却深受家族中侄孙乃至仆人的欺负,因为他是“长辈”,所以不能与“晚辈”打闹,他要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否则,告到上头的话,他就要受罚,生母就要挨骂。十六岁那年,生母积劳成疾,家人见死不救,他再也无法安心读书,为了生母有人服侍,他十七岁就娶了一位潮州女子,过早担负养家糊口的重担。因为从小就跟洋人多有接触,所以他在洋行谋得一份差事,聪慧的他很快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由于生母重病时得到基督教传教士的免费治疗,孤立无助的他毅然带着生母皈依基督教,生母死后,也安葬在教会的墓地。他能说官话、粤语、客家话和潮州话,就接受裨烈理和华为士的聘请,陪同他们到汕头赴任,同时把妻子安置在汕头岳丈家。
俞思益已经派员备好大轿在码头上等候多时了。俞思益原是陵水县知县,新被户部委令为潮州新关委员,潮海关第一任海关监督。
“执何礼”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俞思益,此时,他和庵埠通判林朝阳,还有一位粤海关派来传译的通事官黄岳川一起坐在潮海关的议事厅。
林朝阳隔着一张茶几,对坐在上首的俞思益说:“学生有一个问题要求大人教导,我们与洋人见面,该行何礼?”
“客气了,哪里说得上教导,我正想与你们商量。夷人根本就没有礼教,面见圣上都不懂得要跪拜叩首,能跟他们讲究什么礼节呢?不过,华为士被委任为潮海关税务司,算是朝廷三品大员,我作为五品的海关监督要对三品的洋税务司进行监督,实在尴尬。这礼数该如何拿捏才不致于有失体统?”俞思益一面说一面侧过头看着黄岳川问道,“黄通译与洋人打交道多,对此有何高论?”
黄岳川斜着身子坐在下方的一张椅子上,听到问话就回道:“卑职愚见,洋人见面的礼仪是握手,我们断不肯与他们拉手,大人不妨作一揖,平礼相见。洋人,特别是米国佬不懂也不在乎礼节,用不着费心为他们摆什么接风洗尘的筵席。他们逐利而来,所看重的无非是银钱,日后必定在税务上锱铢必较,贪而无厌。唯有大人这样才守兼优,才堪负监督重任。”
“唉!弱国无外交啊!海关乃国家命脉,竟然由闯进门的强盗把持,这实在是愧对祖宗,累及百姓,奈何!奈何!” 俞思益不禁心里一酸,喉咙有点哽,他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道,“今后交涉一切事务离不得四个字——不卑不亢。”
这时,衙役进来禀告:“潮海关税务司到!”
俞思益领着一班随员站在海关大门口迎接。
陈学扬早就看到营仔山下南侧海滨新建两座中西合璧的二层大洋楼,山上还有两座中式平房。山上的平房是咸丰三年设立的“潮州新关”,人们称之为常关;山下的洋楼就是新设立的“潮海关”,因与常关并存,就被称为洋关。
陈学扬发现站在海关大门口的一列人,为首的是一位穿五品官服的官员,料想这位一定是潮海关监督,正斟酌着开口讲第一句话,没想到有一个人出列抢先用英语向华为士问好。陈学扬如释重负,心想:“自己只不过是华为士的私人翻译和秘书,这位是官方的通事官,今天的传译应该以这位为主。”
他默默看着通事官黄岳川把潮海关监督介绍给华为士,只见潮海关监督拱手作揖,华为士鞠躬回礼。这样的场面令众人舒了一口气,彼此都不失体面。华为士还转过身来把陈学扬介绍给黄岳川,黄岳川又把陈学扬引荐给俞思益。陈学扬被俞思益刚才的作派所折服,连忙磕头请安。俞思益温和地说:“免礼,请起。”
由俞思益引导,华为士等人到各个部门察看。两座洋楼,一座作为华为士的住处,楼下办公,楼上卧室;一座住外籍人和中国籍引水员,故称“引水楼”。临海处立有一块刻着“潮海关”三个字的石碑;还筑有两间“玉艇寮”,每间约100平方米,内设玉艇坞,用牙轮转动拖船艇上岸,再洗涤或修理。
事情进展比陈学扬预想的轻松多了,见面的仪式不到一个时辰就完成了。华为士等人就忙着摆设家具。
小说《鮀城》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阅读全文<<<